課程背景:
改革開放40年來,中國成長為世界工廠,制造業規模雄踞世界之首;同時躍居最大的貨物貿易國,深入融合并參與構建國內和全球化供應鏈體系。
在這一發展進程中,我們一方面“摸著石頭過河”,勇于自主探索創新;一方面也“搭著肩膀過河”,善于學習借鑒他山之石。其中“精益化管理”,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助力。
在工業3.0 時期, “精益生產”將源于日本豐田的生產方式,演化為世界級企業的競爭利器,提煉為追求完美、消除浪費的精益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;相比工業2.0傳統模式,精益生產的生產周期減少60-90%,在制品減少50-80%,生產效率提高10-100%,不合格率降低30%,與工作有關的傷害減少50%。被 喻為“改變世界的機器”。同時,精益生產也不斷在“橫向”與“縱向”方面發展和創新:
橫向跨界方面:從機械電子領域向化工流程行業演進;從工業品向消費品領域移植;
縱向創新方面:“智能制造4.0”與“精益制造”相結合,“新零售”與“新制造”相融入。
精益體系內核要素方面,在繼續深化“精益工廠”板塊的同時,對與跨接口跨企業的“精益物流與供應鏈”板塊,也投入了更多的整合集成力度,進一步提升:準時交貨、成本改善、庫存控制、網絡協同、柔性化響應等方面的績效表現,進一步發掘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“第三利潤源泉”。
課程大綱:
第一部分:精益管理思想與運營部署
1.1 精益生產的發展與演進借鑒:
o 機械電子行業: 豐田汽車,上海通用汽車,博世電子
o 精細化工行業: 默沙東制藥,寶潔
1.2 精益物流與供應鏈的演進借鑒
o 工業品物流與供應鏈: 上汽安吉物流
o O2O零售物流與供應鏈:菜鳥物流
1.3 精益思想與體系
o 精益思想五項原則:客戶、價值、流動、拉動、追求完美
o 精益體系要素:基礎要素、賦能要素
o 精益價值流圖: 當前狀態、未來狀態
1.4 精益運營部署
o 精益方針展開
o 精益組織與職責
o 精益實施路線圖
第二部分:精益工廠PMC(計劃與物流)管理
2.1 工廠PMC管理場景分析
o 新品上市準備、物流配套設計
o 生產計劃、 物料計劃
o 廠內物流作業、外部第三方物流管控
2.2 精益計劃管理
o 四級計劃體系: 中長期預測 Vs 短期拉動
o 柔性生產排程: 靈活性與均衡化
2.3 精益物流系統設計
o 物流工藝PFEP: 物流技術 Vs 物流標準化
o 物流過程構架: 入廠物流、生產物流、配送物流、逆向物流
o 物流作業要素設計:運輸、搬運、倉庫、包裝、防護、標識、單證
o 精益拉動形式:看板、按燈、排序、成組、電子響應
o 精益PMC信息系統: ERP+MES+JIT+ APS+ 物聯網
2.4 精益庫存管理
o 庫存管理“老三篇”:ABC、安全庫存、經濟批量
o 庫存管理新三篇:MRP、JIT、VMI
第三部分:外部供應鏈精益管理
3.1 供應商開發與管理:
o 采購開發策略、供貨組合策略
3.2 分銷與配送供應鏈:
o 大客戶直銷、分銷配送、電商
3.3 第三方物流開發與管理:
o 運輸承運服務、物流倉儲中心服務、配送物流服務
3.4 精益供應鏈評審與改善:
o 合規評審、效率與成本優化
第四部分:精益供應鏈成本分析與改善
4.1 精益成本核算:
o 標準成本、供應鏈總體擁有成本(TOC)
o 作業成本法、價值流成本法
4.2 物流成本分析與改善
o 直接成本、間接成本
o 變動成本、固定成本
4.3 庫存成本分析與改善
o 利潤率、周轉率
o 自有庫存、聯合庫存、VMI庫存
總結 & 交流,培訓結束